今天來聽我閒聊一下吧
武漢篇刊載完的現在
我正努力趕工北洋篇
回顧武漢篇
是跟同盟會篇不一樣的嘗試
同盟會篇(黃興~陳炯明)
我以個人為單位描述故事
這種紀傳體模式
從太史公司馬遷著成《史記》後
一直成為中國史書的主流寫法
果然有其道理
看同盟會篇的讀者會跟我反應
「好看!易懂!原來如此!」
所以我本來想用紀傳體的模式
描寫武昌首義集團的眾人
但在調查資料後發現
除了黎元洪資料完整外
首義三武
蔣翊武
張振武
孫武
來歷交代不明,又死的突然
更別提
程正瀛、金兆龍、謝元凱、孟華臣......等人
幾乎都只有隻字片語的描述
幾經思考
我決定使用《史記》中,世家的描述方式
就是將這些人
集合成一個團體
描述這個團體的興衰及其中特殊之處
由於時間軸長
加上事情眾多、人物也不少
這對文筆不夠成熟的我是個挑戰
也增加看官們閱讀的難度
但是很有趣!
嘗試不一樣的寫法
雖然辛苦,但真的是一件很去的事
尤其
發現自己的能力界線
發現自己文筆不足以描述心中的感動時
心中雖然扼腕
但卻又有另一個想法出現
「原來還有更高的目標在等著我啊!」
同時
翻閱史料的當下
我對這些昔日的歷史工作者感到光榮
正因為前人的描述
才能將一份熱情呈現給我這後人
而我這後人雖不才
卻有這運氣
擁有願意觀看文章的讀者
那就讓我將體會的感動寫出
說不定
說不定
說不定也有那麼一天,會有其他人繼承了感動而努力吧
(這也是我這歷史系中人的小確幸啊)
好了
之後的北洋篇我又怎麼描述呢?
之前努力一段時間後
我又推翻了之前的寫法
又想嘗試著跟之前不一樣的描述
一定又要花很多時間跟精神吧?
希望不要花太久時間
畢竟
我可是希望今年完成國父「們」的故事
這樣明年才有新的故事述說啊!